江苏省保险学会主办

关于推进金融纠纷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点速览

总体要求

1. 指导思想
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推动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,完善金融消费纠纷多元化解体系。

2. 工作原则

坚持党的领导:贯穿调解工作全过程,强化党组织建设。

依法公正:确保调解中立性,维护国家、集体和第三方权益。

可调尽调:引导符合条件纠纷通过调解解决,降低社会成本。

高效便民:优化线上线下服务,降低调解成本。

各方联动:整合司法、监管、行业资源,形成化解合力。

3. 工作目标——3年内实现:

制度完备精细、组织专业规范、渠道畅通高效;

人民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,纠纷化解“零拖延、零升级、零扩散”。

核心措施

1. 强化调解组织建设

公益性定位:不以营利为目的,通过政府支持、社会捐赠等多元筹资。

中立性保障:建立不干预调解制度,确保独立运作。

规范治理:优化内部管理流程,选优配强管理人员。

2. 打造专业化调解队伍

多元化构成:吸纳法律、心理学、行业专家等组成调解团队。

强化培训:定期开展法律、调解技巧、心理学等专项培训。

专家支持:建立调解专家库、案例库,提供智力支撑。

3. 扩大调解服务覆盖

线下延伸:

设立调解服务站点,开展巡回调解、驻点调解;

在金融机构网点、教育基地开设调解专区。

线上升级:

优化“金融消费者保护服务平台”,支持“掌上调解”;

对接法院、司法部门系统,实现调解协议司法确认。

4. 创新调解机制

小额纠纷快速解决:

赔付金额较低纠纷,调解员可依法律和行业惯例提出快速解决方案。

分类调解程序:

简易调解、普通调解、疑难调解分级处理;

灵活采用现场、在线、电话调解等方式。

保障机制

1. 金融机构责任

积极参与:积极参与调解,配合调解组织查明事实,履行调解协议

纳入考核:将调解参与情况与内部考核挂钩;

源头治理:建立溯源整改机制,减少纠纷发生。

2. 技术赋能

数据互通:利用信息技术分析纠纷趋势,预警风险;

智能辅助:开发调解案例推荐、文书生成工具。

3. 监管联动

联合整治:打击“代理维权”黑灰产,规范调解市场;

考核激励:将调解参与情况纳入监管评价与日常监督。

意义与展望

消费者受益:低成本、高效率解决纠纷,权益保障更及时;

行业提质:推动金融机构优化服务,降低诉讼压力;

社会治理:助力金融法治化,促进高质量发展。

声明:文章发表的观点是江苏省保险学会学习研究监管政策的体会,属于学术观点,对相关政策的理解以制定该政策的部门官方解释为准。